学术自述| 明清武术的佛教谱系探
蒋德龙
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懒扎衣就是“懒得将衣物扎入腰带内,仅用手将衣物附于腰际”这么简单吗?懒扎衣为何还有“揽擦衣、揽雀尾、蓝鹊尾、赖礼衣、开扎衣”等多种音变,最原初指称为何?懒扎衣凭什么成为戚继光《纪效新书·拳》中的第一式?笔者在研究少林武术神话时,发现武僧的守护神那罗延是梵文“Narayana”的汉译,另外还有“紧那罗、挪挪爷、拏拏耶、那啰延拏耶”等音变。“爷、耶”与“衣”“尾”(方言读yi)读音相近,那么,那罗延的音变是否还有懒扎衣?同时,那罗延在石窟、壁画、寺庙的塑像动作与懒扎衣经典动作非常相似。于是,我们就有了论题:那罗延是否就是懒扎衣,懒扎衣凭什么成为戚继光拳经中的起手式,以及如何看待现代太极拳懒扎衣。
文献梳理时,发现关于懒扎衣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在运动生理学与力学、语言学、历史学、国学等领域,有个重要发现“懒扎衣并不简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关于那罗延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主要从佛学、历史学、少林学等角度进行,发现“武僧信仰的守护神那罗延,在少林武术中有极高的地位,且在抗倭临战仪式中展现,屡立战功”。但是,将那罗延与懒扎衣勾连的研究极少,将二者等同就更不用说了。这就可能意味着:一些隐含着的且易被忽视的知识背景以及特定的思维逻辑随历史的推进而被遗忘,其原初的价值、历史内涵及文化本性被遮蔽,使后世对其理解产生了偏转和遗失。是以,应该要“正本清源”。
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假设:第一,太极拳的懒扎衣就是那罗延;第二,上身是太极拳懒扎衣目的;第三,少林武僧信仰那罗延神;第四,太极拳懒扎衣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心法,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禅武合一。第一个假设从“懒扎衣是那罗延的音变;懒扎衣动作模仿那罗延”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第二个假设则从“那罗延临战仪式中上身;懒扎衣训练百日里入象”展开。第三个假设是以“因战功取得荣誉‘天下功夫莫不让少林’,致使明朝多部兵书以及民间拳谱和多篇诗歌中记载、认同了懒扎衣(那罗延)”来论证。第四个假设是启示性或总结性的结论。
太极拳懒扎衣的经典拳照
石窟中那罗延(金刚力士)塑像动作(右手平举左手置于腰际)
为了小心求证,我们一是查阅引用了大量文献,其中重点书籍有程大力先生的《少林武术史考略》、施向东先生的《史音寻幽》、温玉成先生的《少林史话》、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松田隆智的《中国武术史略》等等。期刊论文有张全海先生的《“懒扎衣”略考》、梅晓云的《少林寺那罗延神的失落》、赵丙祥先生的《祖业与隐修——关于河南两个太极拳流派之谱系的研究》、姚潇鸫先生的《试述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等等。二是,为了获得清晰的原始图片,我们在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库、国学资源库等的网站查找到了明代唐顺之《武编》、戚继光《紀效新書》、郑若曾《江南經略》、何良臣《陣紀》等古籍的影印版,并亲自到少林寺拍摄到了碑刻图片。三是,为了获得语言学证据我们直接向梵语专家施向东先生求教,请求有古语古音保留的闽南人用方言讲有“懒扎衣”“那罗延”“紧那罗”等关键词语的句子。
文献引用格式:
蒋德龙,蒋愿望,刘丽萍.明清武术的佛教谱系探——以少林武僧守护神那罗延与太极拳懒扎衣关系的音似、身像和认同考为个案[J].体育与科学,2022,43(01):28-39.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